3.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公交营运服务。启动电子月票工程,以IC卡代替现有月票。免费乘车人群分类发给专用IC卡,明确使用范围、线路和每月使用次数,既提高效率,又方便群众,也便于准确统计和核算。
4.主城区公交线路要延长收班时间,将车内清洁卫生、服务和车容车貌状况纳入指标考核,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赖站”问题。
(五)整治公交客运市场,力争3年内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专营。
1.参与制定城市公交专营的规定和规则。凡欲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经营的企业,其经营准入须经市政府批准。6家公交企业现已经营的线路由市政府授权其专营,明确专营的责任、任务和政府应提供的政策保证,其线路租赁、转让收益归公交集团公司。新开公共交通客运线路,由市政府在获得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经营准入资质的企业中公开招投标,投放经营。
2.整顿城市道路客运市场,制定准入资质条件,实施经营许可,严控运力总体规模,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无照非法经营,规范行业市场和经营行为。
3.鼓励外资、社会资金、民间私人资金进入城市公交领域,允许其以合资、合作、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改制重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专营。
四、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在2002年内启动国有公交企业的重组,成立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其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形成整合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二)2002年内开始实施以下目标:
1.加大力度,提高运营调度水平和改进服务手段,改善服务质量。推进在公交车站和车内利用电子设备及相关技术进行报站和运行时间预报;公交企业的运营,必须确保主干道上班次间隔时间不超过5分钟,高峰不超过2分钟,公交线路延长收班时间,增加高断面运行班次,开通城区干道上的夜班车、半通宵车、增开学生专线车;新开发的规模住宅小区入住率达50%以上,两月内必须开通公交班车,服务质量做到行评基本满意。
2.参与制定包括公交专营的准入条件、招标程序、专营管理、许可审批等一整套完善的规定,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3.调整优化公交营运线网结构和站点设置,试行新开公交线路的招标经营国有公交企业的机制转换基本到位,三产副业剥离,分流富余人员2000人;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引进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的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公交经营,实现资本结构的调整,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