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扶植农业高科技企业,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1.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深入研究优质、抗虫、抗病、抗逆等基因的克隆与转移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分子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优质春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和动物胚胎移植技术,积极开展非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强化我省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2.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生物防治技术;开发生物肥料、非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3.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可提供政策、市场、资源、技术、生活等综合信息的网络体系。开发农业专家信息系统,为政府、农民、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加大信息农业、精准农业、智能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充分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准确、快捷的农业资源、环境、产量、灾害等综合性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4.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重点开发各类节能温室、环境自动调控、新型温室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研究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种子加工处理和粮食贮藏成套设备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开展机电一体化的工厂化农业设施配套技术与装备;开展亚麻生产各环节装备的研究、引进和消化吸收;开展马铃薯生产及加工机械装备的研究,使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充分发挥作用。
(八)农业科技基础建设工程。
1.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速造就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农业科技队伍。结合重大科技攻关和基础性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人才,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进修、讲学和参与科研工作,形成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中介服务等形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注重培养科技型农民企业家,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会经营的科技型农民企业家和经营者,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培育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队伍。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业科技管理者和组织者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工作。加强农业生物重要性状的基因的克隆、功能基因组、杂种优势利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调控机理的研究。支持作物抗逆性生理学基础、农业重大灾害的灾变规律及防治机理的研究。加强农业高科技研究与跟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