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口
以深水港区建设为重点,同步推进外高桥港区建设和老港区改造挖潜,提高港口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1000万标箱以上吞吐量。结合黄浦江两岸功能调整,按照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逐步搬迁规划调整范围内的码头,规划开辟休闲、娱乐船艇航行线路。主要项目重点是: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由港区、芦洋跨海大桥和后方配套三部分组成。其中,港区建设5个能停靠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的深水泊位,形成能力220万标箱。“十五”期间基本建成。
外高桥港区三期工程,建设集装箱泊位2个,2001年底竣工,新增能力65万标箱/年。
外高桥港区四期工程,建设集装箱泊位4个,2002年底竣工,新增能力160万标箱/年。
上海国际客运中心改建客运泊位1个,2003年竣工,形成旅客发送能力6万人次/年。
(二)铁路
主要是扩大对外通道和运输能力,发展以集装箱为重点的海铁联运,坚持以人为本,各种交通工具有机换乘,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现代化客站。建设重点是:
上海铁路南站工程。增加始发终到列车能力35对,2004年建成。
浦东铁路工程。“十五”期先行建设外高桥港区四期铁路线连通工程,总长约15公里,并开工建设金山至芦潮港段铁路线。
开始进行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至南京段的建设。
调整、扩建或新建一批编组站、货运站,扩大上海铁路枢纽能力。
(三)民用航空
按照“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虹桥国际机场为辅”的原则,进一步确定两个机场的分工,加强机场软硬件建设,完善空港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主要建设重点项目是:
浦东国际机场建成第二条跑道,停机坪及相关配套工程,建成以快件处理中心为标志的机场现代物流基地,配合磁悬浮快速专线,建成机场车站,完善机场综合交通配套设施;开展浦东国际机场第二候机楼的前期工作;[JP2]虹桥国际机场完善现有功能,改造候机楼,新建排水设施,对现有跑道和滑行道实施大修。
(四)公路
全面建成城市外环线和郊区环线建设,形成“三环十射”的市域道路骨架体系,加快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建设,提高路网可达性和通达性,促进郊区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公路建设与洋山深水港区等集装箱码头建设同步,提高公路集装箱运输的集散能力。主要建设重点是:
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建成嘉浏高速公路(A12)、沪青平高速公路(A9)、莘奉金高速公路(A4);建成郊区环线(A30)、亭枫(A7)、新卫(A6)、沪芦(A2)、规划五号线(A3)和迎宾大道(A1)等;合计建设高速公路508公里,其中新建363公里,改建145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