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设备检测实验室,根据检测任务配备相应检测仪器,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处理设备检测结果,完成频率、功率、频偏和杂散辐射等必须严格管理的指标测试和电磁兼容项目的测试。配置相应自动化测试软件系统,能够自动处理检测结果,实现检测程序,设备检测和办公自动化,建立无线电设备检测数据库,实现与部分省级检测实验室和国家级检测实验室联网,达到资源共享。各地市监测站也须配置必要的常规测试仪表,以便完成日常的设备检测任务,排除各种有害干扰。各地市的检测设备接业务区划分配备,以便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区级监测站检测实验室要争取通过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机构认证。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1-2003年)
1.无线电监测网的建设
完成自治区A级监测站的建设以及地市B级监测站和C级监测站的前期建设。
2.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九五”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全区广域网和各地市局域网的建设,各地市管理处及监测站全部建成局域网,配齐服务器、路由器、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将全区广域网联网方式升级到DDN方式或帧中继方式。
全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建成通用的无线电管理地理信息软、硬件平台。完成用户设台自动申报和用户干扰申诉系统的建设。
3.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的建设
完善检测技术手段。根据无线电技术发展的状况以及检测工作的需要,添置必要的测试仪器仪表,不断完善检测手段,完成区级监测站无线电设备检测系统的建设,实现检测程序、设备检测和结果处理的自动化。
完成各地市检测站检测实验室的前期建设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4-2005年)
1.完成地市级监测站的建设,实现自治区级监测站、地市监测站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联网。
2.全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建成本地及周边地域1:100万、1:25方的数字地图库。
3.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建成1:5万的数字地图库,在人口和电台密集地建成1:1万的数字地图库。
4.实现与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联网和数据库共享。能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调用天馈线数据库、无线电设备数据库、地面业务数据库、空间业务数据库。
5.配置全波段频谱工程软件工具。各地市配备U/V段的频谱工程软件工具。
6.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重点加强对数字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检测能力,加强通用检测设备及配件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