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和县联社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支农信贷资金。一是通过改进服务,完善功能,努力增加存款,扩大资金来源。支农资金不足的县联社,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资金状况,请当地政府动员机关和社会力量,帮助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2002年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要增长10%以上。二是大力清收到期贷款和活化不良贷款。调整压缩非农资金占用,将存放商业银行的资金和到期国债资金逐步用于支农。三是继续增资扩股,增强自身资金实力。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可适度提高农户入股金额;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增设投资股,吸收有一定资本并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有强烈需求的种养业大户、各类专业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多入股,入大股。四是市、县联社要及时做好辖内资金余缺调剂工作,组织农村信用社用足现有资金。支农资金不足的地区,要及时申请支农再贷款。
农村信用社组织的信贷资金要重点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农贷款要有较大幅度增加。2002年农业贷款要增长20%以上,农业贷款增加额要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60%以上,农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要提高3-5个百分点。当年累计投放农户贷款要占累计投放农业贷款的80%以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面平均要达到50-60%,农业地区要达到70%以上。另外,在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地区,农村信用社更要注意增加对农民的贷款,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作用。
二、合理调整贷款投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农村信用社要根据中央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把信贷支农的着力点放到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来。农村信用社要根据自身资金实力、市场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调整贷款投向。一是支持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农村信用社要支持宜于当地发展,且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支持相对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以及旅游观光等高效复合型农业;支持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地区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加工转化和产业化经营,把粮食产业做优;支持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以支持本地区多种经营为重点,帮助农民进行果树改良,种植人参、药材、食用菌,放养蚕茧,开发绿色山野菜等项目,促其形成规模效益;支持西部地区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步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二是支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组织和设施,带动农民走向富裕。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广阔的信息网,引导农民加入市场,通过市场建设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支持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分类和包装等市场配套建设,促其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创汇,扩大国内市场,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支持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四是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行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要支持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增加二、三产业所占份额,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五是支持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主要是稳定种植业、突出畜牧业,大力发展园艺特色和多种经营,特别是要支持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六是根据农产品生产流通情况,支持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信用社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确保粮食稳定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向产业优势、商品优势转变,支持扩大绿色食品等市场前景广阔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通过提高品质和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路子,使其达到总量扩大,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改进农户贷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