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努力,使全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规模、速度、应用水平和效益与我省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相适应,并达到全国二类地区先进行列,到2005年,全省拥有不同类型校园网的中小学达到5000所左右。
二、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软件建设和人员培训三项基本内容。
1.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布线、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网络工作站和系统软件等。网络系统硬件设备的选型、施工、安装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网络布线: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要兼顾校园网的需求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校园网的物理层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有关规范和标准。大、中型网的主干网应采用光纤通讯,带宽不低于100M。
(2)交换设备:大、中型网应采用中心交换设备,设备选择要采用积木式设计,以适应网络扩展的需要。
(3)服务器:网络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部分,要选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兼容性好并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优质服务器,容量、I/O吞吐量根据需要确定。
校园网的配套设施包括机房、配线间、维护人员办公室及电源系统。主机房应保证通风、干燥。电源需安全、可靠。电源改造设计、布线要与网络设计、布线同时考虑。电源安装、布线要符合国家标准。
2.教育教学软件建设
教育教学软件建设是校园网的核心内容,要重视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和管理资源库,并充分利用山西教育信息网上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教师教、学生学、软件开发管理及信息查询等需要。鼓励学校从教学实际出发,自行开发教材和课件软件。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制定校园网建设计划时,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购置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软件。
3.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是校园网能否正常运行和发挥使用效益的关键。市(地)县(市、区)和学校应在教育厅有关部门的安排下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引导、鼓励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参加校园网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工作,努力建立起学校的信息化骨干队伍,促进校园网建设和应用。
三、校园网设计的技术目标和统一要求
一个完备的校园网应在教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图书资料管理、资源信息、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辅助、支持功能,并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校际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及因特网(INTERNET)的连接,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考虑到我省中小学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差异,在校园网建设中可按基于山西教育信息网络环境下不同类型即:功能较全的校园网、一般功能的校园网和简易校园网三个类型建设(参照晋教基[2002]28号“关于印发不同类型校园网、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建设功能和参考价格的通知”)。为充分实现校园网的功能,必须把握好校园网建设技术目标,并按照山西教育信息网建设的统一要求设计校园网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