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贺州地区撤地设市的工作意见
会议强调,贺州、河池、百色地区撤地设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区各族人民的关怀,是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支持。同时,这也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优化全区生产力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撤地设市是贺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会议要求,贺州地区要以建市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争创优势,推进发展,建设一个文明富裕、充满活力和富有特色的新贺州。
(一)贺州要与梧州、玉林一起,共同肩负起建设我区出海通道“东大门”的历史责任。贺州、梧州、玉林是我区出海通道的“东大门”。贺州地处桂、湘、粤三省区的结合部,在建设“东大门”的总体进程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负有重要的责任。贺州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干线建设的同时,着力建成包括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多层次公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对内要扩展高等级公路的通达深度,对外要努力打通出省通道。当前,要尽快启动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的施工,积极配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洛湛铁路广西段的前期工作。作为桂、湘、粤三省区结合部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汇和集散中心,贺州建市后,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以建市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力量,争创优势,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贺州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充实完善经济社会规划,在新的高度上推进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要认真按照自治区确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要求,结合贺州的实际,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明确贺州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定位和目标。贺州在现代农业、旅游业、现代流通业和外向型中小加工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当前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搞好搞活现有产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环境,创新机制,搞好服务,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着力构建支持今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财源基础,争取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使贺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财政的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会议指出,贺州撤地设市后,尽管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和农村经济比重大的局面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撤地设市,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更高了。因此,一定要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要学习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市带县体制下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更为有效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扶持方式。贺州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又毗邻粤、港、澳,今后应该成为我区创汇农业、外向型农业和高效农业的示范区。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着力推广农业和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各类服务组织的功能,拓宽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同时,要积极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要重视扶贫工作。继续加强农田水利、造林绿化、农村道路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要把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确保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确保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增产增收。
(三)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撤地设市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建市后,贺州市要从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出发,认真研究修编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和地级贺州市的城市规划。不仅要编制总体规划,还要编制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各类配套规划。地级贺州市是今后整个贺州地区城市体系的核心城市,处于中心地位,肩负着辐射、服务和带动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一定要在原县级贺州市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好。要采取法制的、经济的、行政的多管齐下的科学管理办法,对城市各方面的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和严格控制,切实把新贺州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明确划分和理顺市一级、城区一级管理城市的职责、权限。重大的规划和建设,其权限要集中到市一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方便群众、完善功能、服务发展、提高经济社会承载能力出发,着力拓宽各方面的发展空间。要注重城市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造林绿化、环境保护、城市防洪等方面的建设。注重城市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设施的完善。要努力改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的总体生活质量。要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自身独特风格的研究,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规律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在地级贺州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要加强和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城市干道的走向、路幅和干道沿线的建筑要控制好。二是对城市的功能分区要进行科学设置。三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重要的基础设施要有长期、中期和近期规划。四是要把市区沿江防洪堤建设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要把江滨留给市民,新贺州市要规划建设一条环境优美的江滨大道。五是要高度重视城市的绿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