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促进小麦均衡增产。我省小麦生产历年受旱情影响较大,旱地麦能否丰收,事关我省小麦总产的稳定。因此,各地要积极推广和运用旱地周年覆盖、小麦覆膜穴播、大沟麦小沟麦种植等旱作综合技术。要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学灌溉,提高工程节水效率和灌溉效率。同时,要搞好水浇地小麦节水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的田块规划和土地平整技术,因地制宜实施深耕深松、免耕少耕技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在此基础上,要选择抗旱品种,推广应用抗旱保水剂和测土施肥、以肥调水等技术,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提高小麦产量。
(四)搞好产销衔接,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进程。近几年,我省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小麦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认真搞好产销衔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02年我省优质专用小麦收获面积达到22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但优质专用小麦主产区域、主导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流通渠道不畅,优质优价政策没有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也还存在一定差距。从2002年秋种起,各地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优质小麦发展规划。同时,要鼓励支持用粮单位在秋种前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搞好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种植效益。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用上,继续推广济南17、济麦19、烟农15、烟农19、山农优麦2号、山农优麦3号、淄麦12、95021等优良品种。
(五)认真组织好秋冬蔬菜生产。秋冬蔬菜生产是秋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秋冬蔬菜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全面落实全国、全省“菜篮子”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水平,建设质量效益型“菜篮子”。一是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增强我省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适当扩大适宜加工出口品种的种植面积。二是抓好冬季蔬菜生产的准备工作,搞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棚型的推广,做好优质种苗繁育和供应。
三、加强领导,做好秋种的各项服务工作
秋种工作事关来年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局。各级政府要把秋种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集中力量,抓好落实。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搞好服务。农业部门要及早做好良种调剂供应和农机具检修,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以及秋种期间农情信息发布和安全生产工作;供销和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组织货源,做好化肥、柴油、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满足秋种需要;农业、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要继续开展“打假护农”活动,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检查,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水利、电力部门要合理调度,确保秋种期间水电供应;财政、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援秋种,对受灾严重地区要及早调查摸底,给予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