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利于推动个人信贷消费。上海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5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个人信贷消费高速成长期。个人信贷消费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是最为方便直接的个人信贷消费工具。
(3)有利于控制地下经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银行卡的现金替代效应,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控制地下经济,扩大税基,增加税收。银行卡用于行政处罚场合,还可促进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
(4)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形象。随着上海国际交往活动的日益增多,尚不完善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已成为制约外国人消费的主要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正在申办的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都将吸引大量的海外游客光临上海,抓紧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将是上海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重要任务之一。
4.上海发展银行卡产业也面临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银行卡的消费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持卡消费的比例还不高;
(2)可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还不多,行业还不够广泛;
(3)部分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和机具尚未实现联网通用,银行卡网络的运行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4)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5)银行卡专业化服务的运作机制尚不明确,专业化服务工作进展缓慢。
二、上海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发展银行卡产业的总体要求,把握我国入世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机遇,在建设“金卡工程”的基础上,以全面推进银行卡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以银行卡联网通用和扩大银行卡受理市场为重点,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进、市场运作;应用为主、突出重点;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
(二)实施原则
1.统筹考虑银行卡产业的发展。银行卡产业涉及发卡机构、特约商户、持卡人、银行卡联合组织以及不同类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等诸多参与主体,要统筹考虑,兼顾各方利益,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2.银行卡产业发展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市虽然已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使这个体系真正具有实用价值,还必须有大量信用数据,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信贷消费行为。银行卡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个人信贷消费工具,在发展银行卡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并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形成银行卡产业与社会信用体系良性互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