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花生油中掺伪分析方法
(2002年12月16日)
前言
本标准是在《气相色谱法鉴别食用植物油脂掺伪试验》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GB/T 17376-1998《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制备》及GB/T17377-1998《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两个标准方法进行色谱分析,得出花生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以此作为实际样品鉴别的基础。
本标准的编写与表述按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本标准由福建省粮食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福建省粮油质量监测所、福建省粮油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天保、尤柳芳、黄建立、庄彪。
福建省地方标准
花生油中掺伪分析方法
DB35/T99-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油中掺伪的分析方法原理、试剂、仪器和设备、样品预处理、样品测定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花生油中掺入棕榈油、低芥酸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其中一种食用植物油的分析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376-1998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制备
GB/T17377-1998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3 原理
每一种植物油都有其特征的脂肪酸组成(包括脂肪酸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混入其他油种则导致脂肪酸组成变化。油脂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成,据此可判定油脂是否掺伪和掺伪程度。
4 试剂
按GB/T 17376及GB/T 17377规定。
5 仪器和设备
按GB/T 17377规定、色谱柱为填充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