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深入开展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教育,加大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推进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的性健康教育,促进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改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加大宣传教育的科技含量和宣传品位,突出个性化、温馨化,咨询式面对面的宣传特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施效果。
4.改革技术服务体系
按照“完善服务网络、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标准、增强服务能力”的要求,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形成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发展技术服务优势项目,提高技术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服务的质量水平。
强化技术服务功能和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防治”、“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努力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方面的需求。
积极探索和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集团化模式。
改革县、乡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政事分离、建管分离、育医结合为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从行政机构中剥离出来,明确服务机构的法人资格,明确产权关系,确立独立经营服务主体地位,在事业单位性质不变,政府补助不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骨干、设备使用、资金投向,器材供应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建立紧密性、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服务格局,在内部管理上,实行计划生育服务目标管理责任制,站长负责制,人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激活运行机制。发挥集团化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技术服务的需求。
积极协调与卫生部门联手,建立计卫联动服务机制。依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手服务、共同发展”原则,进一步明确计生、卫生部门职责和义务,促进建立计卫联手,融合发展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推进生育、节育、不育及生殖保健服务深入发展。
5.加强信息化建设,改革管理手段
加快计算机的配置、人员培训,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实现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6.改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和方法
改进考核的内容。围绕“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突出党委、政府以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责任制,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各项改革结合起来,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支持,统一部署,协调推进,通过考核真正形成党政重视、主管部门努力、相关部门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合力机制。
改进考核的方法。坚持“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的原则,实行分线、分级、分类、分层的考核办法。对党委、政府“三到位”情况、人口计划完成情况实行一年一考核。将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把“党政线”与“计生线”考核结果综合评估相结合。减少考核内容和次数,地、县、乡各级之间每年最多进行一次考核。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