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点、温室工程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工厂化养殖,重点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施,开发和应用一批高产、优质、抗劣性强的设施农业新品种,提高杭州都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和设施化水平。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圈,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的优势,高起点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到2006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基地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优质名牌农产品基地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建设一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都市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涉农服务业,逐步建立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农业服务领域。
三、杭州发展都市农业的工作重点
充分利用杭州大都市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优势,构筑支撑都市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产业化、科技创新、质量安全和组织运行等五大体系。
(八)建立多层次的都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农业决策信息数据库、市场信息数据库和科技教育信息数据库为重点,建立健全都市农业信息系统。整合农业服务资源,构建以杭州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域信息服务站点为基础的市、县、乡、村(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到2003年,全面建成县、乡两级信息服务中心(站)。到2006年,全市70%以上的村完成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健全信息提供、招商引资、政策咨询、标准化指导、科技服务、展示展销等服务功能,实现农产品与市场、专家与农户、政府与农民3个层面互为对接,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九)建立完善的都市农业产业化体系。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有品牌、上规模、连基地、带农户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100万亩农产品原料基地,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附加值。到2006年,全市建成50家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10家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建立健全以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专业性特色市场和区域性交易市场为骨干,分布合理的产地市场和销售网点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市级重点规划建设1—2个大型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区,培育8—10个专业性的农产品特色市场;区、县(市)要依据特色产业和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有专业特色和辐射力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重点城镇要结合区域块状经济建设产地市场。全市要培育15万户农户参与农产品的购销、贮藏、运输。积极推进城市农贸市场向现代连锁超市发展,培育现代流通业态。办好杭州市优质农产品展销暨新技术新品种交易会等会展,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出口基地,加大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出口的力度。
(十)建立先进的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装备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培育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点在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及配套技术、农产品精细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业环保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上取得突破。在优势产业突出和特色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建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市级和有关区、县(市)要分别建立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引示中心,全市每年引进150个种(子)苗新品种,逐步实现种(子)苗生产的产业化、加工的机械化、质量的标准化、经营的集约化。到2006年,全市繁(制)种基地达到5万亩,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农业科研、营销、管理人才。加强农广校、农函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技推广中心等教学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开展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导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到2006年培训《绿色证书》农民20万人次。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