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业圈。包括“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建成区范围,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园艺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有序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平原农业圈。包括萧山、余杭两区除城市农业圈以外的部分,以及富阳、临安两市的平原部分,接受城市农业圈产业的转移,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配套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山区农业圈。包括富阳、临安两市的山区部分,以及桐庐、建德、淳安3县(市)的全部,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茶、桑、果、竹、中药材、畜禽、蔬菜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七)都市农业的产业布局。积极适应市场对农业的需求,充分发挥杭州农业的比较优势和机制优势,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到2006年,市级重点建设200个示范园区(基地),1000个专业村(场),50家年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10大农产品交易市场,10家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区,逐步形成融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产业新格局。
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到2006年,六大优势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重点产区要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加工型龙头企业和交易市场。
茶叶。稳定面积,提高名优茶比重。到2006年,全市茶叶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产值1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比重达到85%,主要分布在山区农业圈。
花卉苗木。积极拓展市场,着力扩大种植面积。到2006年,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15亿元,以萧山区为中心,加快向平原农业圈、山区农业圈延伸。
水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与品质。到2006年,全市水产养殖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产值25亿元,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分布在“三江一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沿线。
节粮型畜禽。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和特色家禽。到2006年,全市草食畜禽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亿羽,产值25亿元,主要分布在平原农业圈和山区农业圈。
蔬菜。扩大面积,优化品种与品质。到2006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0万亩,产值40亿元,主要分布在平原农业圈和山区农业圈。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