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三)发展都市农业面临的制约因素。农业受自然资源和市场因素的双重约束加大,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不高,优势产业重点不突出,区域分工不够明显,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环境质量下降,农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WTO的规则等。这些都是我市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进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杭州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四)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大都市、实现现代化的总要求,坚持城乡联动和贸工农一体化,加快构建三大圈层布局,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五大支撑体系,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到2006年,初步建成与大都市建设相协调,有明显江南地域特点的都市农业系统,并成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信息交流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到2006年,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从2001年的59%提高到70%左右,形成优势产品强、初级产品优、加工产品精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基本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农业增加值年增长5%以上,农产品加工值年增长15%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5%以上。
  (五)发展都市农业的指导原则。发展都市农业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坚持按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动力和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都市农业。
  ———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依托大都市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村工业化,加快农村城市化,以城市现代化支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推动城市现代化,使大都市发展、市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农民利益有机统一。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改善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与都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六)都市农业的区域布局。按照大都市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区域条件和比较优势,杭州都市农业按城市、平原、山区三个圈层布局。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