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
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市委[2003]3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步伐,现将《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二00三年一月十七日
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
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现就杭州发展都市农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杭州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条件
都市农业是指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都市及周边地区,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集聚优势,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动力,以企业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系统。杭州(包括8城区和5县(市))的都市农业,是将功能、布局纳入大都市发展规划,与城市现代化同步发展,融城乡为一体的农业。
(一)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战略,对农业在都市经济的基础地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农业不仅需要发挥生产保障功能,更需要拓展生态、文化功能,使现代农业与大都市建设有机融合、同步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是受影响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产业。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农业产业和产品的层次,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农民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为确保2005年市区及富阳、临安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条件。杭州地处沿海开放地区,是浙江省的省会、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发展多种形态的都市农业。杭州具有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2001年全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信息通讯系统、城镇水电系统等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杭州市内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人力资本和科研实力雄厚。发达的金融业、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丰厚的民资,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杭州农村市场化改革较早,特别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近年来杭州在“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都市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