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农村经济政策,拓宽增收渠道,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治制度,整顿教育、建房等各类收费,使农民更加放心消费。继续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信贷的品种和规模,培育住房、旅游、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和服务。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8%以上。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提高“三产”水平
加快传统服务业的重组、改造,引导大型商业零售企业进行跨区域连锁经营,开展物流配送,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支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社区服务业,以敬老爱幼服务和便民服务为重点,支持一批社区服务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房地产、旅游、文化等新兴服务业比重。组织实施好“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网到乡人村等工程建设,向建设“数字安徽”的目标迈进。
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中介组织。要鼓励发展会计、律师、公证、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其对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投资人权益维护、资本流动引导和社会经济监督等功能。各类中介组织要与政府部门脱钩,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按照十六大精神,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完成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任务。组织实施好电力、民航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坚持“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扩大粮食补贴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试点范围。加快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形成多元化的棉花经营主体。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对政府投资管住管好,对企业和社会投资放开搞活。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对企业出资建设的项目,除少数重大和限制类项目外,均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建设覆盖全社会的联合征信体系,逐步实现“信用安徽”的目标。尽快建立征信机构,构筑信用信息数据库、数据交换中心和全省统一的社会征信网络平台。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八、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