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关于安徽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力争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扩大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到2007年分别达到8700元和2700元。
  ——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持之以恒地抓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地启动民间投资,大胆灵活地拓宽市场融资,力争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重点加强农业、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加工制造业和公共服务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基本形成旱涝兼治的防洪保安体系、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体系。
  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1%左右;
  ——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继续推进农业“三项工程”,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养殖业和蔬菜园艺业。引进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肉牛和奶牛、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羊和良种家禽繁育体系建设。以皖北黄牛、山区特色养殖、城郊蛋奶和沿江沿淮水产养殖等为重点,推进规模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步伐。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突出抓好省综合检测中心和皖北小麦、沿江水稻、皖江蔬菜、毫州中药材、皖北黄牛等区域性检测中心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安全优质、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引进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检测检疫、信息网络、保鲜冷藏和物流配送为重点,提升大中型农副产品市场档次,促进农产品流通。
  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扶持各县利用现有社会培训资源,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注意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城镇化进程,继续扶持县城关镇和中心建制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增强城镇经济实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在完成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的同时,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淮河治理上来,加快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干流整治、沿淮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要支流治理等工程进度。更加重视抗旱工作,加大对淠史杭、驷马山、女山湖和花凉亭等大型灌区投入力度,继续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实施“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结构调优、把路修通”工程,支持淮北地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引江济难、颖河、涡河、白莲崖水库等治淮工程和青弋江整治等前期工作。以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重水土流失地区、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地区、沿江造纸林基地和黄山、九华山旅游干线两侧坡耕地为重点,完成500万亩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任务;继续实施长江防护林、万里绿色长廊和黄山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县乡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第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和用电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