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程。外来务工人员是本市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专业特色,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招生上,以求学者持有的初中、高中毕(结)业证书为依据,取消年龄限制,简化入学手续,实行注册入学,一年多次招生;在收费上,既要考虑教育和培训的成本,也要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承受能力,可通过助学金或酌情减免收费等形式,对经济困难的农民工予以资助。各行业、企业要从生产工作需要出发,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法律常识等,提高他们的素质。
五是终身培训体系构建工程。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全民终身培训体系,是提升上海人力资源素质的战略性工程。各区县要整合本地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创办综合性、社区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社区学校。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升学、就业准备、更新知识、增强技能的多种需要。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百校通”网络工程,构建若干个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运行的远程教育网,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整合,搞好多媒体职业教育软件的规划与开发,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库,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
六是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工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为目标,把教育培训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与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相适应的自主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相适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市教育、劳动保障、人事等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行业主管部门要推进本行业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并纳入对企业领导的任期考核目标。企业要重视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企业监事会、职代会应加强对企业教育的监督。重点推动100个企业建设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企业培训中心的工作。
七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工程。职业学校要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使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及以下职业技能鉴定时,只需进行操作技能考核。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市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者,可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发给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此项工作先在部分职业学校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经市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并免试部分科目。加快实施大学生技能鉴定制度,探索综合职业能力鉴定体系,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上海新增劳动力素质。
严格把住劳动就业关,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从业人员,逐步实施持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制度。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体系,创造国内外人才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