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设置
1、公共课: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产品市场与经营、农业信息、农村会计、农民健康卫生教育等。
2、专业基础课:作物栽培概论、果树栽培概论、蔬菜栽培概论、花卉栽培概论、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基础、兽医基础、水产养殖基础、鱼病防治基础等。
3、专项技术课:甜玉米、蔬菜、龙眼、荔枝、香蕉、常见花卉、优质杂交水稻、家禽、猪、奶牛、名优河鲜、淡水鱼、珍禽等。各专业可参照上述要求分别开设6一7门课程,各教学实施单位还可根据当地实际对开设课程进行适当调整。
(三)教学班设置
1、要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学员的报名情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设置教学班,一个教学班的技术培训一般只培训从事某一种产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花卉专业教学班、水产专业教学班等。
2、教学班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以区(县级市)农业中专学校为单位设班,普通班以镇和不设镇的农业区为单位设班。每个教学单位每年分别设置2个教学班,每个班40—60人。教学班做到“五个固定”,即固定学员、固定班主任、固定指导老师、固定培训场所和相对固定实践教学基地。
(四)教学安排
1、学时:每个教学班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一般按一年左右完成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班的总学时不少于100学时,每门课程学时约15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各占一半,考试2个学时。
2、师资要求:承担培训的教师要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科技能手、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可适当放宽要求),熟悉农村、农业、农民及农民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公开课可请高等农业院校的老师授课。
3、理论教学:要根据农时季节、生产周期和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安排课时和教学内容,既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相对连续性,又要适应农业、农村特点。上课一般以镇为中心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为主,每天按6个学时计算。
4、实践教学:提倡现场教学,实践教学要有实习指导手册,有指导老师和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与当地市级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实践示范教育。
(五)教材安排
教材可分为全国统编教材、省统编教材、地方教材和讲义。其中公共课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专业基础课采用省统编教材,专业技术课以省统编教材为主,各区(县级市)也可根据本地实际编写地方教材和讲义。全国统编教材、省统编教材向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预订,地方教材与讲义由各区(县级市)自行编印。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