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闽委发[2003]6号 2003年3月3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特制订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明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任务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伟大创举,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也是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推进农业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贸工农、产加销、农科教一体化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5%左右;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有500家龙头企业成为区域性骨干企业,50家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支撑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首先,要加快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建设临海蓝色产业、闽西北绿色产业和闽东南高优农业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带,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其次,要根据我省的产业优势,突出发展畜牧、水产、林竹和园艺四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作用,提高主导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要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等九个重点特色产品。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大田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粮、专用粮的种植面积,扩大优质经济作物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要规划、完善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和农村中介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固的、有规模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三、加快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