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行部门收支脱钩管理。实行部门收支脱钩办法,分部门核定经费支出水平。各部门要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收入的部门要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收入和支出实行脱钩管理。严格控制各部门支出水平,分别核定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确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和限额,根据财力和需要编制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省垂直管理部门实行收支彻底脱钩后,要核定合理收入基数,超奖短罚,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各级支出水平要与当地同级行政部门相协调,避免差距过大。
八、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实行分类扶持政策。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研究制定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一是政府必须保障的社会公益事业,财政要按政策予以保障。二是带有一定经营性质的公益事业,财政给予部分补助。三是非公益事业,财政要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将其推向市场。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通过采取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必要扶持;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财政将通过贴息、补助方式给予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九、积极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物业管理方式。对机关后勤和机关职工住宅物业管理,逐步取消传统的行政性、福利性物业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新模式,精简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节省财政开支。对机关干部职工住宅的水、电、暖、气等个人消费性支出,由财政暗补改为明补,按照标准补助给个人,职工按规定交纳费用,服务机构直接入户收费。
十、创新国有资产和政府投融资活动的运营方式。研究制定经营性国有资产优化配置方案,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机制。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本,加大国有资本向先导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的力度,通过国有资本运营,促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研究制定政府投融资改革方案,切实转变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和支持重点,继续支持和培育政府投融资体系发展壮大,凡适宜市场化运作的经济发展性财政资金,一般通过贷款贴息或由政府投融资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注入资本金入股等方式支持或投入。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研究制定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方案,清理整合机关事业单位政府公共资源,实行调拨、转让和共享、共建相结合,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公共管理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