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草地建设,稳定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一)加强我省平原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改粮种草基地建设,发展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高丹草和饲用玉米等饲草饲料作物,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平原区牧草产业和牛、羊饲养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平原区牧草产业的发展规划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二)加强重点草原分布区退化草地治理工作。我省草原主要分布区张家口、承德两市,是维系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要按照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生物、工程和农艺等措施,突出抓好以草原围栏、牧区水利、牲畜棚圈、饲草饲料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加强饲草饲料基地、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建设,增强牧草供给能力。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草原防火条例》,加强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草原防火体系建设规划,经论证报政府批准后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计划。建立草原防火责任制度,划定草原防火责任区,确定草原防火责任单位。重点市县的草原防火区的草原防火工作,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抓好草原植保工作,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预测预报,制定防治预案,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减轻草原鼠虫危害。
五、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做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作。草原区畜牧业生产要推行舍饲圈养。根据禁牧舍饲的实际需要,加大畜禽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引进、改良畜禽品种,优化畜禽群体结构,增大良种奶牛和肉用绵羊的比例。加强饲料基地建设,扩大优良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林副产品、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利用率。在水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饲料地、人工半人工草地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为饲草饲料作物增产丰收创造条件。认真编制已垦草原退耕还草规划,做好退耕还草工作,恢复植被,改善环境。
六、依法治草,强化草原监理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草原监理监测机构,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手段,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抓紧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对本辖区内草原的自然特点、经济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监测,为开展草地资源与生态功能评价、草畜平衡估测、自然灾害预警及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分析、政府决策等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