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取消本市对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加大对民营资本市场开放的力度,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配置资源的平等机会。出台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清除政策障碍,优化发展环境,放手激活一切生产要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个私经济“三年翻番”目标。
总协调人项勤、沈坚、裴长洪,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体改办、市法制办、市科技局。
四、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引导,吸引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公司来我市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层次和规模。不断拓展利用外资的新领域,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商贸、旅游、会展、农业、城乡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多途径、多形式吸引跨国公司来我市建立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区域性营销中心。积极寻求市场化招商的新路子,完善网上招商办法,大胆探索证券化融资、跨国购并等新的利用外资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和龙头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其服务和配套功能。坚持以质取胜,推进出口主体、出口市场多元化,落实扶持外贸发展的鼓励政策,继续提高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的管理水平。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产权明晰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把西博会打造成世界级会展品牌为目标,发展会展游,不断提高杭州的国际化程度。
总协调人金胜山,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管委会、政府,杭州之江度假区管委会,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农办、市信息办、市建委、市旅委、市财政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市贸易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西博办。
2、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市毗邻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多形式、多途径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分工协作,按照2002长江三角洲城市国际研讨会市长论坛达成的纪要要求,全面推进区域合作,力争在旅游资源、信息网络、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逐步实现共建共享。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和沪杭高速铁路建设等机遇,主动接轨、服务、配套上海,加快基础设施接轨步伐,增强吸纳能力,达到市场相通、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实现双赢。
总协调人金胜山,责任单位市经合办,配合单位市计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外经贸局、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3、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优势,吸引省内民资、省直部门资金投资杭州,发展省会经济。同时,要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做好服务全省工作。继续做好三峡移民对口帮扶、四川南充扶贫工作和杭衢“山海协作工程”。
总协调人金胜山,责任单位市经合办。
五、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发展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1、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建立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以浙江大学、中科院为重点,加强与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办好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加强产学研合作,壮大孵化基地,加速成果转化。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使杭州真正成为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集聚的“洼地”,成为科技人员创业的天堂。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引进开发人才资源,构筑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