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树立公众的科学预防意识,普及科学预防方法。要让公众树立科学预防非典型肺炎的观念,增强科学预防的自觉性。一要进行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包括肺炎的种类、非典型肺炎的定义、肺炎与非典型肺炎的区别、普通感冒与非典型肺炎的区别、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和传染途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潜伏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治愈的参考标准、对待非典型肺炎的科学态度等知识。二要进行预防控制措施宣传教育,包括个人的预防、家庭的预防、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的预防、公共交通工具的预防、学校和幼儿园的预防、社区综合性预防、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的预防、外出旅游时的预防等。三要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治措施的宣传教育,包括让人们掌握应急处理和救治的方法、发现可疑症状和体征后能及时报告、及时自觉将患者送往专门医疗机构诊断等内容。
要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都要设立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宣传专栏,开展正面宣传,大力普及相关知识。各新闻媒体每天都要在最佳时段、主要版面加大对防治非典型肺炎知识、技术、措施的宣传。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公园等群众活动场所,要迅速增加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的宣传内容,为不同层次群众了解、学习和掌握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提供便利。各有关部门、团体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学校、机关、社区和广大乡村,开展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的教育培训,举办科技咨询活动,为群众解疑释惑。
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学科技、用科技活动,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如知识竞赛、知识竞答等,调动群众广泛参与预防非典型肺炎全民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商场、机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部门,要承担起所辖范围科学预防非典型肺炎的科普宣传教育任务,通过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各级疾病防治中心、医院、医药科研机构和院校、医学会等,要抓紧组织科技工作者编辑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方面的资料、挂图,尽快印刷发放。
四、切实加强对“三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务求取得明显效果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要层层建立责任制,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情绪,提高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特别要十分关心非典型肺炎病人,满腔热情、千方百计进行医疗救治,绝不能疏远和歧视他们,还要做好患者家属、亲友的思想工作和防护工作。对疑似隔离人员,态度要和蔼,要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可造成对立情绪。
通力协作,加强配合。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共同努力,做好有关工作。省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各地的联系和沟通。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地站在工作第一线,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非典”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