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气象条件和人为诱发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部分地区持续降雨和强降雨有关。据统计,2002年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淳安、桐庐、临安、富阳四县(市)的县、乡公路沿线以及削坡建房、开挖山脚修建公路地段。
(四)灾害发生的时间段比较明显。据统计,2002年95%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在4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梅汛期和台汛期。
二、200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执行情况
2002年,是我市要求统一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第一年。各地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县(市)都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措施比较到位。各区、县(市)政府及有关责任部门认真贯彻执行200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积极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汛期巡查,尤其是对防灾预案中指出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采取加强监测、勘查治理、避让搬迁等防治措施,使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市共组成汛期防灾检查组64个,进行防灾检查515人次,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1304份;在重点防范区(点)设立警示牌400余处,落实监测防灾责任人1600余人;投入资金1004万元,开展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27个,其中,已治理完成10个,治理面积42.10公顷。市级预案中所列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事故,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2年防灾预案执行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预案中有的重大隐患点受治理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未及时进行勘查、治理,仍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未落实监测责任人;三是汛期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工作不到位;四是县、乡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不到位,存在着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
三、2003年汛期全市地质灾害趋势分析
受我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和年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等多种自然因素和条件的迭加影响,以及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社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工程建设量逐渐加大,各种自然和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仍将不可避免。根据有关部门对2003年汛期气象趋势分析预测,我市2003年地质灾害的发生类型,仍将以山区浅表层风化残坡积土层和碎石滑坡及各种原因的劈坡导致岩土体失衡而诱发的边坡崩塌为主,地表径流急速汇水造成的泥石流也会有少量发生。预测地质灾害仍将集中发生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两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