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一是在企业中全面建立“经济户口”,强化企业监管、规范企业行为,促使其在法律规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此作为企业等级和市场准入的重要标准。二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经营管理结构,明晰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健全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信守合同、依法足额纳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建立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企业资信情况。四是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建立信用承诺公约。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不走私贩私、不逃汇骗汇、不偷税骗税、不制假贩假、不逃废债务、不做假伪帐、不欠缴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的经营守则。五是大力推动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发展,建立规范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行业信用守则,规范行业行为,引导同行业自觉形成一种维护信用的良好风气,推动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个人信用建设。公民是诚信建设的主体,只有社会公众都树立了信用意识,信用水平才能提高。一是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强化诚实守信观念。结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新风尚,通过德治建设和法治制约,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信用素质。二是制订公民诚实守信行为守则,规范公民行为。营造全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逐步在公民中建立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三是强化开放带动意识。在全省民众中开展强化信用意识、开放意识和“爱我吉林”的教育,以良好的信用形象,迎接省内外、海内外八方来客在吉林这块热土上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致力提升全民的文化品位和知识层次;同时,在大、中学校开设信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人才。五是试行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营造信用社会氛围。
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