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

  在不断完善政策的同时,各市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1.制定规划目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当地农民工流入(出)的数量、人员素质、就业现状和就业倾向,认真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和对劳动力的需求,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统筹制定农民工职业培训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2.积极引导培训。各市在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前,应把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保护、职业安全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指导、工资指导价位等作为必须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可把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作为提倡培训内容,引导农民工自愿参加职业培训。要通过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提高农民对职业培训的认识,引导农民参加各种职业培训特别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3.项目带动培训。各市在组织农民工劳务输出时,要根据劳务输出项目的需要,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培训,以劳务输出项目带动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4.多种形式培训。各市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鉴定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需要,选择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对农民工输出、输入人数较集中的村镇和用人单位,可以实行包村、包点培训的办法。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用人单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趋势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结合生产实际等方式进行必要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凡技能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工作。省驻京、津劳务服务中心要积极做好我省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为他们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5.实施技能解困。各市要有计划地安排农村贫困生免费上技工学校,使农民通过职业培训,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要根据技能解困目标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技能解困行动的实施办法。凡申报技能解困的贫困生,须经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三、搞好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的社会环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和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建立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及时沟通培训信息,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职介、培训(就业训练)、鉴定机构要搞好配合,衔接好相互之间的工作程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年度计划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在上年12月份和当年5月份分别向社会公布上半年和下半年用人单位需求农民工和农村可输出农民工的信息。要在劳动力市场设立职业培训窗口,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多方收集用人单位需求农民工的职业(工种)和培训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输出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收集输入地用人单位需求农民工的职业(工种)和主要输出村、乡(镇)劳动力的就业取向和培训情况,并向社会公布。要逐步建立职业培训信息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全省联网和与职业介绍信息等系统的对接,更有效地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供良好的服务。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广告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规定;要把宣传工作延伸到企业和村、乡(镇),把农民工外出工作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印刷成册,免费发放到村、镇,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表彰制度,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农民工通过培训成才、就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每年度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