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2012号(民族宗教类30号)提案的答复
(渝办议[2003]14号)
刘德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国家级渝东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试验区的提案》收悉。重庆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黔江区和酉阳、秀山、彭水、石柱自治县,位于我市东南部,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少数民族人口183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2.72%,幅员面积1.69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0.5%。自然资源丰富,如秀山的锰矿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酉阳的青蒿素得天独厚,石柱的黄连享誉国际市场,黔江的铝土矿、铅锌矿以及彭水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也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地缘条件、历史进程、管理体制中的诸多因素,导致了这些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信息闭塞、资金短缺、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002年,这些民族地区虽已成建制越温脱贫,但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形成了这一地域的特殊性。因此,发展滞后仍然是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民族地区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的协调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
几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市的发展大局中统一规划,统筹兼顾,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到2002年,我市民族地区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05亿元;财政收入8.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9.9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黔江机场的立项筹建、319国道改造、渝怀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教文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缩小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我市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决议》等法规、规章,每年召开1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场办公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帮助民族地区解决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目前,结合我市民族地区实际,正在抓紧起草我市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依法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