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省质监局为主,省卫生、工商、经贸、公安、供销社、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配合,对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并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处罚;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QS)。从今年8月1日起,凡未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产品,不允许生产和经销,凡生产经销的,按无证查处。四是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安排和我省实际,从今年8月1日开始,拟对肉制品、乳制品、茶叶、饮料、酒类、糖、味精、饼干、方便面、面包、罐头、冷冻食品、膨化食品、速冻米粉等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五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黑窝点”,严肃查处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督促生产企业落实各项国家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对不符合生产卫生条件的企业一律取缔。发挥技术优势,实施食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推行HACCP管理技术。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查处和量化评价结果汇总情况报省食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协调小组,通过网络系统和新闻媒体统一向社会公布。
3、以省农业厅为主,省卫生、工商、质监、经贸、公安、供销社、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配合,加强对农药、兽药使用的管理,保证农副产品的卫生安全。建设乐亭、永年、石家庄、定州四个面向全国的蔬菜批发市场。推广邯郸市无公害蔬菜基地、配送、连锁、超市一条龙服务经验,建设12个省、市级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大中城市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配送服务。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增强储藏保鲜和精深加工能力,培育徐水绿苑、承德光大等一批加工型、外向型龙头企业。加快徐水西红柿、遵化盐渍菜、赵县芦笋、承德错季菜等基地建设,推广公司加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做好无公害蔬菜的治理整顿。
4、以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主,省卫生、工商、质监、经贸、公安、供销社、农业、海关等部门配合,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强化动植物疫病及有害有毒物质残留监控。全面开展动植物检疫、有害物质(农药、兽药)残留监控、水产品(养殖、捕捞)环境检测等项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在种植、养殖源头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严格标识管理工作,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体系,实现农产品出口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