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003年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第一阶段群众卫生投诉整治工作小结

  经开区:管委会重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把它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关心群众生活、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上档提速”促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组建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了工作,制订了整治方案,明确了部门工作责任,加强了区内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积极受理群众投诉,使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参与治理不够。目前的治理工作,主要是由政府组织,街道和居委会实施,请农民工和专业队伍治理,群众参与动手较少。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没有改变,如高楼向下抛废弃物,有些整治过的地方又出现新的卫生问题。
  2、散居民区和一些背街小巷的市政环卫设施严重滞后,垃圾袋装化率低,“四久”工程卫生管理形成空白,是造成城市“三乱”的重要因素。这些地方的整治工作,只治了标,未治本。
  3、居民区餐馆油烟、噪声污染,社区夜火锅污染环境和噪声扰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的环境卫生等治理还不尽人意,仍是第二阶段治理的重点。
  4、局部地区和单位整治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厂矿企业(特别是一些亏损企业)、商业市场、大专院校、物业小区动作不大,配合性差,投入的人力,财力不够,有突击应付现象。
  5、区与区之间卫生管理职责界线不清,管理职责和权利不明,导致问题互相推诿,出现管理空白形成卫生死角。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重庆市主城区第二阶段整治城镇卫生环境实施长效管理现场会精神和赵公卿副市长讲话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市民投身到治理市容环境卫生活动中去。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市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
  2、进一步提高对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认识,落实卫生责任制度。结合各区实际,制订单位、社区、商业门点的卫生责任制度,使整治工作不留死角。
  3、明确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措施。对群众投诉和新闻媒体曝光的卫生问题,在整治后,要建立长效管理措施,做到整治一处,巩固一处,美化一处。
  4、进一步加大环卫投入,增添和完善环卫基础设施,落实背街小巷、居民社区的清扫保洁队伍。
  5、进一步增强街道办事处管理社区和公共服务职能意识,加强卫生管理、检查、督办,消除因利益因素导致管理薄弱问题。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