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农业局关于大力抓好晚秋生产的通知

  再生稻是晚秋生产的重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调整“两个布局”(区域布局和品种布局),狠抓“两个到位”(技术到位和投入到位),显著提高了成功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再生稻生产区域布局已经确定下来,蓄留区域要具备“海拔35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有水源保证”的条件。
  再生高粱是近年我市粮油生产一大新亮点。应将再生高粱规划在海拔500米以下,土层较厚,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温光水资源较好的区域实施。
  秋洋芋既可作为部分地方山区农民的口粮,又是城乡重要的蔬菜品种。在我市具有广阔的种植空间,要重点布局在东北、东南部及城镇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实现其经济价值。
  菜用秋大豆、秋玉米及秋荞子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宜广泛种植的粮经饲兼用作物。在今年尤其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种植面积。菜用秋大豆、秋玉米要重点布局在城镇郊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秋荞子具有消积化滞、除热解毒的功效,重点以山区为主。
  秋菜在我市具有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的特点,搞好秋菜生产既可增加市场供给,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各地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空闲田土,尽量多种多收。
  三、狠抓科技普及,落实关键技术
  我市晚秋生产关键技术普及较为薄弱,到位率低,直接影响到其效益的发挥。各级农业部门要象推广其它重大技术一样,利用广播、报刊、黑板报、电视、资料、现场会等多种途径,使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
  再生稻重点抓好五个环节:一是适时施足促芽肥和发苗肥;二是突出抓好以三代螟虫、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三是坚持看芽收割头季,高留稻桩,保留倒二芽;四是搞好蓄水保水;五是适时适量施好九二O。
  再生高粱要在选好良种、保芽肥施用和及时收割头季前提下,重点抓好抗旱保芽,合理留桩,及时定苗,防治病虫等关键技术环节。
  秋洋芋技术上要选好脱毒早熟良种,增加种植密度,施足肥料,早管细管。积极推广稻草覆盖秋洋芋技术和秋洋芋套作油菜或秋玉米技术。
  秋大豆要选择海拔在400米以下,8月15日前能播种,有一定水源保证的半沙半泥田种植。要选用浙春3号、渝豆1号良种,把握好抢时播种,拌菌施肥,治虫除草三个关键技术环节;秋玉米要重点抓住选用早熟优质品种,抢时播栽,增大种植密度,人工辅助授粉等技术的落实。秋荞子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多种,抓好早播、密植、增肥、适时早收等高效种植技术等。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