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食品要现吃现做;
3、现场加工的食品必须烧熟煮透,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煮透;
4、避免生食品及原料与熟食品接触存放;
5、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人员不得参与加工制作食品;
6、所有用于清洗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
7、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8、陕北和关中地区不要制作淀粉制品,陕南注意不要采食蘑菇。
常用消毒方法
一、加热消毒效果好,多为首选,化学性消毒使用方便。
1、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min-30min,或蒸汽消毒30min,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或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注意消毒时餐具要完全浸入消毒液或沸水中。
2、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
3、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 mg/L)、或5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浸泡时,消毒液要盖过容器。
4、手与皮肤:首先要洗净然后选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 mg/L)溶液浸泡,作用1min-3min。也可用75%乙醇溶液,浸泡自少达到1min。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二、为保证消毒效果必须达到“三T”(即保证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持续时间和温度),否则不能保证消毒效果。
三、常用产品介绍:
1、含氯制剂:氯化磷酸三钠、稳定性二氧化氯、84消毒液适用范围广,杀菌效果稳定持久,刺激性中等,杀菌效果好。地面、墙壁、衣物、用具的喷洒浸泡,擦洗等使用。可选用粉剂较为方便。
2、碘制剂:碘伏、碘酒。杀菌效果好,刺激性小。金属器械、皮肤、手等消毒常用。
附:
汛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指南
一、因地制宜,寻找新水源并加以保护洪涝期间饮用水水源应选择经济方便的泉水、深井水、浅井水,其次考虑河水、湖水、池塘水等,适合于陕南和关中地区;陕北地区采用收集屋顶雨水及泉水。
(一)在流动的行蓄洪区,水源宜选择在村庄或污染区的上游,并划出水源保护区,严禁人为倾倒粪便、污水和垃圾。
(二)在污染严重的内涝区,尽量寻找水源污染较少的区域作为临时饮用水源,内涝区内垃圾、粪便、污水要集中封存堆放,以防加重污染。
(三)条件许可,最好的办法是在河床打手压井,30m半径内无垃圾等污染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