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失效]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九)群体预防接种副反应和预防接种事故应急处理
  1.在发现可能是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后,应进行初步调查。内容包括:
  ——接种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疫苗来源、领苗日期、疫苗储运条件和疫苗的感官性状;
  ——接种时间和地点;
  ——接种器械的消毒和接种操作情况;
  ——接种的部位、途径、针次和剂量;
  ——接种者专业技术情况;
  ——发病时间、人数,发病者的基本情况和疫苗接种史,既往健康史;
  ——发病的症状、体征与诊治情况;
  ——其他情况
  2.调查结束后,填写调查表,并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3.一旦发生群体性反应时疏散病人,不宜集中处理,应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正面疏导,消除恐慌心理,稳定情绪,防止焦虑,辅以药物治疗,不可用兴奋剂,应用小剂量镇静剂,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偶合症,及时报告。
  (十)放射事故应急处理
  1.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携带仪器设备赶赴事故现场,核实事故情况,估算受照剂量,判定事故类型级别,提出控制措施和救治方案,迅速进行立案调查。
  2.发生人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或医疗救治,对危险源采取应急性安全处理措施。
  3.发生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事故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
  ——对可能受放射性同位素污染或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
  ——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种类、活度、污染范围和程度。
  ——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采取彻底清除污染等处理措施。
  (十一)急性水源性疾病应急处理
  1.接到事故报告后,在及时报告的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2.对发生污染事故危及人体健康的水源,立即停止使用。对二次供水单位,责令立即停止供水。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向同级人民政府提供停止供水的建议。
  3.采集被污染的水样,送有关监测机构进行检验,确定污染性质。
  4.对发病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事故的发生时间、涉及的范围和中毒人群的数量、症状,填写个案调查表。及时救治病人,初步确定中毒原因。
  5.对污染水源进行卫生学处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水源,采取消毒和净化处理措施。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应同时对管网采取处理措施。
  6.恢复供水前,必须对水源水、水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三次检验,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证明污染已经消除,方可供水。

第六部分 人员培训

  一、培训目的
  (一)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依法防治、科学防治;
  (二)各级医疗机构全体医护人员掌握各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诊断标准、治疗规范、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知识与病史采集技能;隔离防护基本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业人员掌握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四)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
  (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临床实验研究人员掌握传染性疾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基本知识、实验室检测和研究的技术操作规范。
  二、培训对象、方式和内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