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农村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按照下一阶段的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部署,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继续坚持各级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领导,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应急指挥、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市农村现有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作用,健全从市到村的疾病信息网络,切实保证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和通畅有效,健全县乡村三级相结合、以村为基础的农村疫情监测,使发生的疫情得到及时、真实、完整地上报。继续严格疫情的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完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密切结合的工作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及时做好有关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和观察等工作。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防控措施规范化、制度化。
四、健全有效的救治机制。要大力加强区县传染病院、区县级医院传染科的建设,按照1张床/万人口的比例配置床位,其中50%作为日常开放床位。区县指定医院要继续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收治条件和防护标准,提高有效收治容量。在高标准建设指定医院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有条件的区县还可建立传染病防治医院。农村区县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要按照布局合理、数量适宜、设置规范的原则进行统一部署调整,调整后保留的发热门诊,要继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院内感染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切实保证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落实到位。保持全市“预防与控制非典应急大队”的人员队伍建制,持续通畅各区县分队之间的信息联络,以备对全市范围内的突发疫情进行现场紧急处置。
五、继续全方位开展全员的培训工作。巩固前一阶段“非典”防治的各项培训成果,针对承担职能的不同,继续分层次、有所侧重地在农村各级各类医务、防疫人员中开展防治非典型肺炎和重点传染病知识的全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地区从区县到乡镇到村级医疗机构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应急能力,增强对非典型肺炎和重点传染病的判断、隔离、消毒、监测、报告及自我防护的能力。对区县指定医院一线医务人员要加强呼吸机等抢救设备临床应用技术的培训,对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务人员和干部,要开展非典和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和宣教水平。培训工作要力争做到不漏一人,联系工作实际,注重实效,适时组织对培训效果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