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五”期间(2003~2005),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左右,到200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54.9%;服务业实现税收平均增长11%,到2005年完成税收占全市税收的43%;到2005年全市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0%;重点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35.4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长3.5%以上,到200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7%以上。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12%左右,到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8.5%;服务业实现税收平均增长12%,到2010年完成税收占全市税收的45%;到2010年全市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40%;重点行业累计完成投资439.4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长5%以上,到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中心任务与基本战略
  服务业发展的四大中心任务:一是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三是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四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管理机制与发展环境。坚持实施五大战略,即以开放促发展战略、以机制(体制)与结构创新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战略、以工业化促服务化战略、以布局调整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战略、以品牌化和集团化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战略。
  (四)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十五”时期,以满足内需为重点,拓展外向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和提高居民素质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产业,努力发展会展旅游、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并为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奠定基础。以消费型服务业为主导,实时推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服务业就业能力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第二阶段,“十一五”时期。以服务业少数领域的突破和向外拓展为重点,继续强化我市在相关区域的商贸中心地位,基本形成在相关区域的会展与旅游中心、物流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该阶段在对外拓展上有所突破,由对内服务逐步转向对外服务,逐步强化为生产服务的职能。综合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初显生机,服务业的结构调整成效初露端倪。
  第三阶段,“十一五”后期。以面向为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提供相关服务为重点,服务业全面开放,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和信息三大服务业,并确立商贸业在该区域的中心地位和信息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业中的支柱地位。充分展现前沿城市作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和信息等服务业,在不断扩大对东盟国家和西南、华南相关省区的服务中壮大我市经济。对内大力发展与生产紧密相关的农业服务业和深入渗透到制造业各环节的服务产品,增强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提高综合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间的融合度,形成三次产业互促共进,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良性互动的局面。服务业结构不断升级,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基本成熟,新兴服务业日渐占居主导地位。
  (五)基本思路
  1、加强服务业赖以发展的内部产业环境建设,加快产业化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市服务业在传统行业上的一般性量的扩张过程已基本结束,生活性服务业的增长空间日渐饱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与发展更加依赖于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加快一、二产业发展步伐,尤其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强三次产业的协调能力,对我市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我市未来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竞争力,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在相关区域的服务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产业建设,尤其是加快工业化步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内外互促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2、拓展传统支柱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生产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培育新的服务业增长点。积极为传统服务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培育传统服务业的新型业态,促进传统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扩大传统服务业的市场空间,将外延拓展和内涵升级紧密结合起来。近期,要将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作为主要服务业行业加以发展,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的管理模式,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让新的行业、新的业态给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我市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通过激活存量带动增量,促进我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
  大力发展生产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方面,大力促进传统服务行业机制转换,推进其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体现现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生产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工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3、立足区位优势,发挥前沿城市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与交流的外向型服务业。
  当前我市服务业结构和对外服务能力,只能支撑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突破。近期应积极发展为东盟国家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产品,首先在旅游业上进行突破,要抓紧组建跨区域、跨国界的大型旅游集团。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发挥前沿城市作用,要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经费,组织国内外旅游产品的促销活动,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内外旅游产品聚散地和批发市场,通过打造“旅游文化超市”成为国内外旅游产品交换的中转站,通过中转职能的发挥带动我市其他行业的发展。
  在商贸业方面应以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以“两区两带两级城镇”的布局思路为方向,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国际旅游产品的市场批发中心、我国西南地区乃至面向东盟的购物中心。
  信息业是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实现新跨越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应努力把我市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信息港”。近期重点建设“商品信息港”、“旅游信息港”,“十一五”应加强“物流信息港”的建设。
  金融业是我市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较强发展要求的行业。当年香港金融地位的确立是在东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时,充当了世界资本的桥梁。如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需要我市发挥中国和东盟间的资本桥梁作用。我市应大力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4、加快培育服务业集团,树立服务业品牌,促进六个区域性中心的形成。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要组建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创建知名服务业品牌。依靠政策和政府有力的调控手段,壮大一批服务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服务业的知名品牌,形成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主力军。并通过服务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的综合作用,促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信息、旅游会展、金融和科教文卫体六个区域性中心的形成。
  5、调整服务业布局,搞好服务业规划重点搞好交通运输和商贸餐饮业两个行业的布局与规划,加强交通运输网点布局的调整力度,将城市环境整治与调整交通运输网点布局结合起来,将发展住宅小区与形成新的商业网点和交通运输网点布局结合起来,要在城建和服务业布局调整中形成新的城市形象和发展空间。
  (1)做优做强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