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开发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引导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加强山区人才资源开发,继续选派优秀人才到山区挂职和对口支援西部建设。完善人才的“柔性”引进机制,以项目带动人才引进和培养,以人才推动项目引进,深化“院士八闽行”、“专家服务团”和“福建人才活动周”等活动,使创新机制和发挥人才作用同步推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拓展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机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科技攻关计划、基础研究与软科学研究项目,整合各类科技园区,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要通过企业化转制进一步增强活力。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多渠道筹措高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与著名院校、国家在闽科研机构合作与共建,推进与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调整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高中和高等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积极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项目,扶持发展8所省重点大学,优化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重视发展重点学科,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发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学习型社会。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继续鼓励引导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吸引国内外著名院校来闽合作办学,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
以整合资源、改善服务为突破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加财政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积极推进我省报业、广播影视、图书发行等文化产业集团的改革试点,健全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吸引多渠道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创新机制,改善服务。鼓励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进入医疗市场,鼓励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为社会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