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和资产评估、确认,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明晰国有产权;妥善安置职工,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操作
公开,建立健全企业、工会、指导组和政府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中,坚持“一月一调度,两月一汇
报”的工作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按质
按量完成改革任务。
(七)加大破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目前,全省有19户企业正在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涉及资产31.2亿元,职工10万人,拟核呆17.5
亿元。据调查统计,全省还有70户企业需实施关闭破产,涉及资产85.3亿元,职工11.8万人,拟核呆
64.5亿元。为此,按照确保重点、掌握节奏、稳步推进的原则,周密计划,分步实施,力争在5年时间内,
逐步使这些困难企业退出市场,并通过重组等途径盘活其有效资产。
1、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列入政策性破产项目计划。优先安排矛盾突出、长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的大中型困难企业及资源枯竭矿山,特别是中央下放的煤炭、有色、军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及下属企业,申报国
家计划实施政策性破产,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今年拟重点申报3户中央下放企业、4户中央军工企业和6
户地方军工企业列入国家计划。对其它57户困难企业,按照国家关闭破产重点行业政策,分年、分批申报政策
性关闭破产项目计划。
2、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19户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关闭破产项目,争取在2004年全部实施终结,同时继续组织
实施新增项目的关闭破产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项目实施三级工作保障体系,加强对企业关闭破产工
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项目实施稳定工作责任制,认真制定企业破产实施方案,抓好职工安置、资产重组等重点
环节,积极筹措资金解决企业关闭破产费用,做到破产费用不落实和职工安置、资产重组方案不落实的企业,
不得进入破产操作程序。同时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安置职工,确保稳妥实施
。
3、认真做好依法破产工作。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产品无市场需要退出,但不能列入政策性关闭破产计
划的企业,依据《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实施依法破产。
(八)加强企业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
1、继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经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
、收入能升能降的要求,依照《
劳动法》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起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符合市场竞争需
要的新型劳动关系;大力推进经营管理人员聘用制,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的动态考核和任用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竞争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制度,使职工的收入与
劳动成果紧密挂钩。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探索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办法;推进年薪制等形式的
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2、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重要骨干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围绕企业竞
争战略,大力推进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系统软件的应用,努力在市场营
销、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效融合和协同运作;鼓励企业对生产线和关键
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企业对市场竞争新形势的适应能力。
3、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实行招投标制,物资采购实行比质比价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
标法》,对企业基建、技改项目建设全面实行招投标制,积极发展招标代理机构和规范招标投标市场,加强对
基建工程、设备和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检查与监督。进一步贯彻《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深入推
进企业物资采购比质比价管理,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并将招投标制和比质比价采购作为企业厂务公开和领导
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薪酬制考核。
4、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积极建立企业
高层的智囊组织;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的研究,认真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规划,准确把握市场竞争的趋势,明
确企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积极支持企业加强资本运营,推进战略联盟,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
;强化企业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引导企业实行业务外包、柔性制造和供应链
管理等现代管理方式;大力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努力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和效
益。
5、强化基础管理。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实现购销管理合同化、营销管理网络化、财务管
理预算化、质量管理标准化、采标贯标国际化。
(九)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1、全面培养企业家队伍。立足现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通过送出去、引进来,利用学历教育、培训教育
等多种形式,整体提高企业家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同时,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具有现代管理
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企业家队伍。
2、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合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建立人才创
新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
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对企业经营者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股权
、期权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实行重奖。
3、培养一批适应企业技术进步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快建立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加强对企业员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
竞争能力。企业员工年培训率应达到40%,各类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
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
(十)推进省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改革工作
据调查,全省省级党政机关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有189户,目前已完成脱钩改制75户,占40%
,其余114户要在2005年底前完成脱钩改革工作。
1、落实部门责任制。由各部门根据所属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
突破口,以做大做强组建企业集团一批、放小搞活改制退位一批、关闭破产销号一批为主要形式,研究制定脱
钩改革实施方案。对资产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改制后移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其它企业退出国
有序列改制为民营企业或关闭破产退出市场。
2、认真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根据企业情况,以部门为单位认真清理银行贷款,拟定债务重组方案,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