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3-2007年安徽省国有企业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

,可成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承载地和国外企业集团的加工制造基地。特别是这些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一批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这些得天独厚
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利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基础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综上所述,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现实条件,又面临着市
场残酷竞争的严峻挑战。总体判断,对于我省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面对困难和现实,与时俱进,
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应对,就可以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按照202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目
标,我省在未来18年内GDP年均增速必须达到9.2%左右,考虑到在发展的后期基数较高,持续较高增长难度很大
,在前一阶段发展速度应该更快些,即前5—10年力争达到9.5%左右。按照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工业增
速应在10.5%左右。国有经济在我省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
命,要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缩小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就必须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地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奋力攻
坚。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
全会精神,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尊
重企业和职工意愿,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
度建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国有资产优化重组力度,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的新的经济发展路子,带动全省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以有限责
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全面推进全省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
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聘任
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的内在活力。
  ——以建立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
效实行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
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
制,通过产权制度改制一批、国有资产转让一批、企业破产退出一批、主业辅业分离一批,拓展发展空间,全
面提升国有经济整体素质。
  ——以增强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为方向,突出市场的导向功能和资本的积聚效应,强力推进国有
企业建设技术起点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投资项目,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国内外的兼并、联合、重组,促其
做大做强,通过协作、配套等方式,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优质
材料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煤电能源、纺织等八大支柱产业,全面提高我省
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以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重要保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发展要素市场,健全中
介服务体系,强化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为国有企业轻装
上阵、参与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宏观目标
  1、加大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精干国有经济主体,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增强核心竞争力
和控制力。5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62.2%下降到
40%左右;
  2、着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质量,增强国有资本获利能力。力争5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由58.54%下降到55%左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利税率达到10%;
  3、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到2007年,力争销售收入10—50亿元企业达到30户,销售收入
50—100亿元企业达到10户,销售收入100—200亿元企业达到5户,其中,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户;
  4、切实加快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转变步伐。力争5年内全部国有企业职工实现身份转换,建立企业与职工的
新型劳动关系。
  (二)工作目标
  1、公司制改革:到2004年底,全省尚未改制的3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见附件1);
  2、国有股转让:到2007年底,23户省属工商类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股权平均降到50%以下,上市公司国有
股权平均降至40%以下(见附件2);
  3、培植上市资源:5年内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0户;全省首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共募集资金150
亿元;
  4、主辅分离:到2005年底,完成7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见附件3);
  5、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到2005年底前,全面完成企业自办学校、医院、公安的分离移交和企业生活区水
、电、气的分离工作(见附件4);
  6、关闭破产:完成70户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见附件5);
  7、中小企业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到2004年,全省国有中小企业全部退出国有企业序列;
  8、脱钩改革:到2005年底,完成114户省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的经济实体、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改革工作。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企业重组、联合和技术进步,实施大企业战略
  1、大力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今后5年将围绕70户重要骨干企业继续大力实施企业重组联合,重点实施20
户重要骨干企业的并购重组。企业的并购重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可以整体转让,也可以部分出售产权
;既可以转让产权、股权、债权,也可以增资扩股;既可以是国有企业参与,也可以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既可以是本省企业,也可以是省外、国外企业;既可以是强强联合,也可以强势企业托管、租赁劣势企业或收
购重组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为此,一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国有法人股转让,
同时,做好上市公司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工作,用足用活用好上市公司壳资源。二是加快利用外资改
组国有企业的步伐。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企业产品结构
的调整,拓展市场空间,培养和凝聚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方式上,要因企制宜,区别对待,灵活
多样。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