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试行)
(2004年3月10日)
棉花采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棉花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投入劳力最多,工作期最长的一项作业,实现机械采收,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职工负担,缩短采收期时间。为此实现机械采收棉花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职工迫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机械效率,做到适时采收,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就必须对机械的技术状态、田间的作业准备、作业质量要求及人员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做到各方面协调一致,统筹安排,使采收工作按计划进行。
一、农业技术要求
1.合理配制棉花种植行距,便于机械进行作业及丰产。依据目前几种主要机型的要求,棉花种植行距必须是(66+10)cm或(68+8)cm的配制方式,株高一般控制在65—85cm,第一果枝节位距地面15cm以上为宜。
2.适时采收。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即可进行机械采收。
3.合理制定行走路线,以减少撞落损失。采净率达95%以上,总损失率不超过4%,其中:挂枝损失0.8%;遗留棉1.5%;撞落棉1.7%;含杂率在10%以下。
4.脱叶催熟剂必须在采收前18—25天进行,且气温一般稳定在18—20℃期间的前期进行较为适宜。
5.机械采收完毕后,要进行人工清田,以便减少损失浪费,等连队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作业。
二、作业前的田间准备
1.收获前5—7天对田间进行实地调查:
①首先查看通往被采收条田的道路、桥梁宽不小于4m,机器通过高度不小于4.5m。
②棉花的脱叶率、吐絮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③条田毛渠、田埂是否平整,达到技术要求。
④地块墒度是否适宜,是否有影响机车行走因素。
⑤彻底清除田间残膜。
2.对田边地角机械难以采收但又必须通过的地段进行人工采摘。
3.查看通往条田及条田内有无障碍物影响通行。
4.确定进出条田的路线。
三、作业机械的技术准备
1.采棉机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技术调试。
①检查轮胎气压,必要时充气。
②起动前检查发动机机油、柴油、冷却液及各传动部件间隙,必要时添加调整。
③检查各系统仪表指示是否正常,有警示的必须查找排除报警故障,确认正常后,鸣号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