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继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从源头上严把食品质量关。从4月1日起米、面、食用植物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实行安全准入上市,对无法保障食品质量的生产企业及产品,要及时退出市场。全面开展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
2、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打假,严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行为。重点落实十查十找任务,检查米(面)、食用油、酱油、醋、米粉(线)、腐竹、干菜、肉制品、水产品、酒类产品等加工点,找陈化粮、矿物油、地沟油、吊白块、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非食用物质,一经发现从严查处。
3、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抽查,2004年将面粉、酱油、食醋、饮料、糕点、食盐、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等食品作为我省实施重点监督抽查的产品。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依法经营意识,探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试点工作。各相关部门以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为切入点,本着积极、稳妥、务实的精神,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州、地、市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发挥好省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抓手”作用,把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纳入重要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积极协调,主动服务,要在综合上下功夫,整合现有资源,努力把分散的监管职能集中起来,提高工作效能。
(三)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部门食品放心工程方案。并对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抓好落实。
(四)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食品放心工程,普及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增强全社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度。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同有关部门将在适当时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宣传和报道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好典型,同时要集中宣传一批放心粮、肉、菜、水果、奶制品和豆制品等好的品牌,及时客观地曝光违法案件,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
(五)加大督查力度。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协同有关部门在黄金周、重点节假日做专项督促检查,同时将开展明查暗访工作。第二季度将统一组织督查组,到各级人民政府对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媒体曝光频率较高的、群众反映集中的地区或问题,由于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对工作造成不力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六)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各级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专项整治工作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自5月初开始,各地区、各部门应每半个月将本地区、本系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进展情况向青海省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