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果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为推动我省水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2001年,我省水果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148.89万亩、153.01万吨,其中,梨和苹果的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52.08万亩、67.24万吨和31.02万亩、25.96万吨;全省出口水果3.5万吨、加工果品近7万吨。目前,我省已获得水果无公害认证12个,认证面积约1万公顷。宿州市的“砀园”、“翡翠”、“梨树王”牌砀山酥梨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砀山县还被列为全国水果无公害生产示范县。我省现已形成一批水果生产、销售及加工龙头企业,水果年加工量近7万吨,占总产量的4.6%左右,主要加工品为果汁、果酒和罐头。水果产业销售渠道较为稳定,如砀山县现有农民经纪人3799人,水果中介组织615个,水果协会136个,县内建成大型果菜批发市场2个,中小型交易市场100余个,收购网点300多个。
我省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树种、品种结构不够合理。苹果与梨的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55.81%,且主栽品种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要。二是果品总体品质较差。三是采后环节薄弱。我省经过采后处理的水果仅占总产量的30%左右,贮藏能力约占总产量的14.7%左右,主要靠简易的半地下式自然通风窖贮藏,保鲜效果差,贮藏期短,损耗大,水果冷链流通几乎为零。四是水果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五是科研水平低。特别是在品种改良、生产标准化、果品采后处理和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方面,远不能满足水果产业化的需要。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鲜果市场。根据《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测算,2000年我国水果需求量为6518.6万吨,按3%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07年水果的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17万吨,鲜果消费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加工产品。欧、美、日市场的饮用纯果汁等都离不开苹果浓缩汁。我国水果加工制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国际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
3、主导产品和市场定位。2007年,我省预计水果出口量为10万吨,出口国主要是东南亚和俄罗斯,出口鲜果主要为砀山酥梨、中早熟苹果,油桃、石榴也具有出口潜力;我省加工品预计生产能力为浓缩汁5万吨、葡萄酒2万吨、罐头4万吨,在国内水果加工品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