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公共绿化建设、住宅小区建设和环境改造,每个社区规划建设一定数量和位置相对集中的足球场、篮球场等小型运动场,配置相应的服务辅助设施,满足广大中年人、青少年就近开展球类等运动的需求,为市民健身提供方便。
(七)推进市民体质监测工程
建立市民健康体质监测制度,完善全市体质监测网络,建立1个市级和19个区(县)级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建立150个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
(八)完善体育信息网络
设立全民健身信息网络,实行全民健身信息和体育消费联网,为市民获得体育信息和健身消费提供便利。
(九)创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
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培训人员,由体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定期开展交流、进修活动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健身指导服务质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水平。
(十)建成长三角全民健身圈
适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苏浙沪全民健身的联动和互动,在环太湖体育圈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三角体育圈。通过举办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比赛、宣传、咨询、展示、交流、培训等活动,做到互惠互利,共同提高。
(十一)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对实施“人人运动”计划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赠予运动服装、健身器材,组织观摩国内外体育大赛,资助出版健身书刊,并颁发奖章或证书,以激励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
要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以全民健身组织创新为保障,开展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形成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市场调节运作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建立全民健身良性运行机制,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人人运动”计划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二)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全民健身领导机构的作用,落实组织责任制。要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将体育基本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切实推进“人人运动”计划的实施,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领导到位。
(三)广泛宣传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积极配合“人人运动”计划各阶段的工作,开展各项公益宣传、知识普及、新闻报道和专题讨论。本市主要新闻媒体要设置专栏或专版(时段),广泛宣传“人人运动”计划,增强广大市民的科学健身意识,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同时,建立人人运动网站,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人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