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04年-2010年)的通知

  4、全民健身管理水平提升,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健康,健身市场繁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全民健身管理运作机制。
  (二)主要任务
  建设“136工程”,即创建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三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等六个体育服务网络。
  1、创建一个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生活环境。
  建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体育生活基地,在住宅小区、绿地、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合理设置适宜的健身器材,建造社区公共运动场,使市民出门500米左右就有基本健身设施,利用公共交通工具15分钟可到达综合体育设施,利用公共交通工具30分钟可到达环城绿带、体育公园。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宽松的体育生活氛围,在社区(含企事业单位)建立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形成人人爱运动、人人学运动、人人会运动的良好局面;积极开展体育科普,使科学健身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三个体育生活圈。
  日常体育生活圈以日常体育服务为主,建设和开放包括广场、绿地、健身苑点、校园体育活动场地、社区文化体育中心、社区公共运动场、体育康复中心、体育会所等居民身边体育设施,满足居民健身需求。
  双休日体育生活圈以休闲体育服务为主,建设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商业体育设施、社会体育设施等多元化市民健身娱乐体育服务基地。
  节(长)假日体育生活圈以特色体育服务为主,利用长江三角洲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建设包括自然体育、体育旅游、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登山等特色体育服务基地。在郊区建设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体育休闲度假基地,丰富市民节(长)假日文化体育生活。
  3、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等六个体育服务网络。
  (1)健身设施服务网络。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设施的管理,规范体育设施的服务标准,扩大设施服务的内容。建立设施服务网络,实行多层次、多时段、多种优惠的服务形式,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
  (2)健身组织服务网络。扩大体育组织数量,使有组织活动体育人口占体育人口总数的80%。提高健身组织服务质量,加强群众性体育组织、体育团队(尤其是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帮助自发性体育组织增强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培育和发展体育社团,建立体育骨干培训、培养体制,鼓励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活动。
  (3)体质监测服务网络。加强体质研究和监测指导服务,建立市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形成市民体质监测的预警机制,实施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