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思路。以中药材资源为基础,以中药材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药产业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实施中药GAP、GMP、GSP,规范中药材深度加工、经营秩序,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和龙头带动战略,实现中药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均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围绕亳州中药材市场,按照国家GAP的要求,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规范化种植面积80万亩;同时大力整治规范中药材市场,完善充实市场的各种功能,使之成为影响全世界,辐射全中国的世界性中药材市场。六安、黄山等地山区以地产优质中药材的GAP示范种植为基础,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15万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信息和产品流通的渠道,使之成为国内主要特色地产中药材种植基地。全省中药材基地规模达到94.5万亩以上。培育和发展中药龙头企业,重点开发中药材深度加工,争取培育1个10亿元以上,2个5亿元以上的省级中药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群,力争中药工业实现年产值15.8亿元。将中药材加工率由现在的26%提高到30%,带动农户由19万户增加到35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1050元增加到1470元。
四、工作重点
(一)以实施GAP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示范推广”的总体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按照GAP要求,选定主要地产品种,建立示范田区,逐步推广扩大,实现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
1、建立亳州市中药GAP生产基地。开展中药材GAP关键技术的研究,选择15种地道药材进行GAP标准化研究,同时完成这些品种的标准操作规程(简称SOP)制定工作。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GAP品种占60万亩。同时,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筛选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实现优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建立亳州中药材种质资源及良种繁育产业化基地。
2、建立皖西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根据大别山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以霍山石斛、天麻、茯苓、西洋参、皖贝母、灵芝等品种为主,开展GAP种植技术研究,形成示范田块,逐步扩大推广;充分发挥种植专业大户,中药材经销大户的作用,培育、发展专业经济组织,建立适合山区特点的中药材技术服务咨询系统。到200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
3、将黄山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人文景观和中医药文化整合起来,建立华东药谷—黄山市药源基地。重点选择贡菊、山茱萸、祁术、蕲蛇、杜仲、厚朴等地产药材品种,实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结合退耕还林,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比重,建设10万亩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力争五年内形成30万亩药材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