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3号)和省计委《安徽省“十五”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资源状况。我省位于华东腹地,地处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地区,地形地貌多样,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已查明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其中植物类药材2904种,动物类药材526种,矿物类药材92种,其他类56种,居华东地区首位,全国第6位。全省现有商品药材3000余种,常用大宗药材300余种,其中年产量在100吨以上的20余种。白芍、菊花、丹皮、茯苓是我省四大著名中药材,桔梗、薄荷、板蓝根等品种是国内的主要产区。
  (二)药材种植。中药材的种植是中药产业化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7.6万亩。其中亳州拥有中药材种植面积74万亩,规模种植基地10个。六安市发挥大别山区的药材资源优势,抓住重点特色药材基地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2.65万亩的天麻、茯苓、杜仲、厚朴、灵芝等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引种了西洋参、白术、玄参、生地等品种。黄山市在野生药材采集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半夏、祁术、山茱萸、菊花、茯苓、灵芝、蕲蛇等药材,全市药材种植面积2万多亩,改变了单纯采集野生药材习惯,保护了自然资源,给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更广泛的途径。
  (三)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市场是中药材产业化的中心环节。亳州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药材专业市场,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日上市量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年成交额近100亿元。围绕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整个亳州市和阜阳市的界首、太和及河南省周边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储运的产业经济带。
  (四)加工现状。我省中药材的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基础。现有中成药生产企业91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3家,从事20余个剂型、400多种中成药的生产。其中国家新药2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0个,2002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工业总产值8亿元,约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七分之一,实现利税6800万元,约占全省医药工业利税的五分之一。
  (五)我省中药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