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公司制形式推出40个左右主产县范围的统一“品牌”,按照公司+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签订“订单”,扩大“品牌”在华东乃至全国市场认知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扶持10—15个发展前景好的品牌企业,提高蔬菜加工处理能力,建立冷链贮运系统,使之成为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建设30套无公害蔬菜净菜加工生产线,帮助“品牌”产品进入超市,实行连锁配送,发挥“品牌”效应。同时,大力发展进入大型集团消费和中高档餐饮业的产销直挂,为蔬菜产业发展寻求更大的增值空间。
4、培育壮大蔬菜产业新型营销主体。成立全省蔬菜协会,重点建设100个瓜菜菌协会。每个市扶持30个左右经营额突破200万元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建立10万人的千乡万户农民科技带头人和经纪人示范推广网络。
(三)建设三大加工企业带和省级蔬菜加工企业集团
1、沿淮淮北脱水菜和速冻菜加工区。在涡阳义门苔干公司、淮南白兰集团等五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围绕蔬菜精深加工,在阜阳、淮南、亳州扩建万吨级蔬菜(食用菌)加工厂3个,到2007年全省新增加工能力40万吨,新增加工业产值20亿元,新增创汇5000万美元。
2、沿江速冻菜和水生菜加工区。在黄池集团、华康食品、露仙公司等七大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新建或扩建蔬菜速冻、腌制、制罐、制汁加工厂,到2007年全省蔬菜年加工能力突破50万吨,加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新增创汇5000万美元。
3、皖西皖南食用菌及森林菜加工区。以山华集团、宁国山里仁公司、省粮油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20万亩山野菜生产基地,生产纯天然绿色食品,到2007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加工产值8亿元,带动山区10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4、组建省级蔬菜加工企业集团。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1—2个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牵动力较强的加工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产值超过5亿元。
(四)建设良种引进与繁育体系
重点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工作,为优质商品菜生产和加工提供品种保障。
1、良种种苗开发。建设省级蔬菜品种研究和展示中心,从国内外引进300个以上优新品种,为优质商品菜生产和蔬菜加工发展提供品种储备。在淮北、宿州、合肥、芜湖、阜阳等市建设区域品种示范中心和种苗中心,进行区试和筛选,每年选育和筛选10—30个蔬菜新品种用于开发推广。
2、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以萧县等县(区)为中心的辣椒杂交一代制种基地,以淮南等市为中心的杂交甘兰制种基地,以合肥等市为中心的优良地方品种提纯繁育基地,以肥西等县(区)为中心的优良西甜瓜制种基地,以阜阳等市为中心的脱毒种苗基地和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等,年产蔬菜良种100万公斤。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