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六大商品瓜菜基地。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采取“四个结合”,即:基地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开发资源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开发产品与加工增值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抓好六大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
1、反季节商品瓜菜基地。以沿江地区和县、繁昌和沿淮淮北地区的怀远、阜南、墉桥、谯城等县(区)地为中心兴建反季节商品蔬菜基地100万亩;以砀山、和县、墉桥等县(区)为中心,兴建无籽西瓜、早熟和秋延大棚西瓜、甜瓜生产基地40万亩。
2、地方名优特菜基地。开发地方名优产品,如涡阳苔干;萧县、砀山芦笋、金针菜;临泉、怀远、亳州大蒜;灵璧、石台、和县红辣椒;淮南、合肥乌菜;界首马铃薯;庐江、桐城水芹。到2007年全省新增地方名优蔬菜种植基地100万亩。
3、水生菜基地。在沿江的无为、当涂、南陵、宣州区和淮河流域墉桥、固镇等县(区)兴建水生菜基地40万亩,发展田藕、茭白、荸荠、菱角生产。
4、加工菜基地。以涡阳、临泉等县(区)为中心兴建脱水苔干和脱水葱蒜基地60万亩;以无为、繁昌等县(区)为中心兴建出口速冻菜和保鲜菜基地40万亩;以当涂、泾县、来安等县(区)为中心建腌制菜生产基地40万亩。
5、食用菌基地。在界首、蒙城、南陵等县(区)地兴建蘑菇等食用菌生产基地5万亩;宣州、祁门、桐城等县(区)和淮北等市兴建优质鲜香菇和珍稀食用菌基地,年产1.5万吨。
6、高山菜基地。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的岳西、绩溪、石台等县(区)兴建高山菜基地20万亩。抓好100个科技示范片和500个科技示范户,确保主产区农户亩均增收一千元,使项目区5万人脱贫。
(二)建立健全蔬菜产业市场体系
1、加快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合肥、和县、亳州、蚌埠、安庆、宿州六大区域性蔬菜批发市场,新增加工设施,扩建冷库,新建质量检测中心,增加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化交易系统,使之成为跨地区辐射全国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到2007年,六大市场交易量突破90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2、加大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力度。围绕华东市场,以六大批发市场为载体,建设蔬菜冷链系统,扩大净菜、小包装加工、冷藏蔬菜的比重,构建城市蔬菜配送中心,统一向华东地区大中城市零售网点、连锁商店、伙食团体开展蔬菜和副食品配送服务。按照国际通行销售方式,建设500个配送连锁经营网点,达到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同等服务、同一价格,到2007年,批发市场向蔬菜超市净菜配送量达200万吨以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