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二)产业比较发展空间
  1、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呈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可观。
  2、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日光温室亩均产值约6000—8000元,大中棚2000—5000元,露地菜1000—3000元,大大高于粮棉等作物,加上拉长产业链条,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3、蔬菜产业发展拉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400万人。据测算,若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700万亩,棚室面积扩大到450万亩,则需增加劳力约400万人。蔬菜产业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蔬菜产业也存在一定劣势。我省属内陆省份,引进外资机遇少,出口成本较高。乡镇工业实力不强,财政实力较弱,引资和项目实施配套能力差,影响项目引进实施。部分蔬菜原料品质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制约了加工企业的发展。我省像和县、涡阳等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基地较少,制约了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突出抓好基地、加工、营销三个环节,进一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蔬菜产品加工,完善市场体系,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领域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蔬菜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六大商品菜基地,年增商品菜基地100万亩,到2007年全省蔬菜面积达1700万亩,蔬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培育商品菜“品牌”40个;建设六大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年增商品菜交易量80万吨,年配送量达40万吨,到2007年商品菜交易量达90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配送量200万吨;发展蔬菜加工。到2007年,年蔬菜加工率由2003年的8%提高到15%,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工能力由2003年的130万吨增加到360万吨。培育1—2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集团。带动农户由32万户增加到60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938元增加到1285元;建立健全蔬菜产业质量安全、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协调体系,提升蔬菜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使我省跻身全国的蔬菜大省和华东地区的蔬菜强省之列。
  四、蔬菜产业建设重点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