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根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15号)和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我省是农业大省,蔬菜资源丰富,为全国蔬菜主产省之一。2002年全省蔬菜(含瓜类)面积1217万亩,产值162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74.6%、78%。蔬菜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11.9%,占种植业产值24%,占经济作物产值50.5%。商品菜产量1160万吨,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2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蔬菜业已成为继畜牧业、粮食之后,我省农业经济第三大产业。
(二)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化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精细品种比重达70%以上。目前,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42个县,20万亩以上的有21个县,30万亩以上的有6个县。近年来,各地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扶持等手段,重点扶持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黄池集团、山华集团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的蔬菜经营加工龙头企业。2002年,全省蔬菜加工130余万吨,比1995年增长3.5倍,蔬菜创汇3449万美元,占全省食品出口总额的40%。
我省蔬菜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比重不大。与周围邻省相比,我省蔬菜面积、产值只有山东的三分之一、河南的二分之一,蔬菜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潜力很大。二是加工发展滞后。2002年全省加工菜仅占蔬菜总产的8%左右,比重偏小;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精、深加工比重低,规模化水平不高。三是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恶化,蔬菜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二、产业前景预测
(一)市场发展空间
1、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20个百分点,则城市年增蔬菜消费约2500万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
2、国际市场开拓层面。国际上出现食物结构中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半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口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