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根据《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结合我省茶叶产销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茶叶市场概况和我省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际茶叶市场总体情况是产量增加,价格走低。年产量基本保持在300万吨以上,贸易量基本稳定在110万吨上下,其中,红茶约90万吨左右,绿茶约20万吨左右。国内茶叶产销总体较为稳定,供求基本平衡,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茶园面积增加,产量增加。2002年,全国茶园面积1775万亩,产量72.06万吨,分别比2001年增长3.5%和2.69%;二是茶叶结构更加优化,名优茶得到持续发展;三是茶叶销售呈上升趋势。2002年,国内茶叶销售量和销售额为47.7万吨、120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2.6%和40%;四是无公害茶、绿色茶和有机茶得到较快的发展;五是茶叶出口数量稳定,但金额下降。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国出口茶叶25.2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出口金额3.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8%。从我省情况看,现有茶园面积约160万亩,年产茶叶近5万吨,名列全国第7位。茶叶类别主要有红茶、绿茶、花茶和名优茶,其中,红茶产量约6000吨,大宗绿茶约28000吨,名优茶约15000吨,花茶约1000吨。近年来,我省茶叶内、外销的比例约为4∶6,其中红茶和大宗绿茶主要供应出口,名优茶主要是内销。综合起来看,我省发展茶叶产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自然环境优越,茶叶资源丰富。在全国10大名茶中,安徽就占有3种。二是生产加工体系完备,基本形成了茶叶初精制加工体系。三是茶叶科研教育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茶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四是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为茶叶深加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五是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茶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我省发展茶叶产业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方式落后,加工水平较低;产加销联结不够紧密,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品种结构不合理,新产品开发滞后;投入少,科技成果转化不够;茶树普遍老化,茶园整体水平低;由于农残等原因,在出口时遭遇“绿色壁垒”,等等。
二、主要内容